当前位置:官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最美家乡河”长阳清江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时间:2024-01-15 09:07

近日,长阳利来w66清江画廊5A级风景区野生翘嘴追捕刁子鱼群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大家纷纷拍照打卡,连连说道 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鱼,终于见到了正宗的清江鱼 。

无独有偶,近年来,长阳清江伴峡段150吨野鱼结对嬉戏、野生猕猴游泳渡江、 讲礼猴哥 江边聚会、野猪在游船旁洗澡玩乐、中华秋沙鸭现身长阳清江国家湿地公园等场景在清江已是常态。相关视频被中国环境报、湖北发布等各大官方媒体平台争相报道。这些大自然的 精灵 正是清江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 风向标 ,也是检验长阳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 试金石 。

壮士断腕,为清江 减负 。为改善库区移民生活,长阳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网箱养殖。 清江鱼 一跃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年产值突破6亿元,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板块。但同时,7万多只网箱造成了水质富营养化,也对清江生态造成严重威胁。为了一江碧水向东流,2016年,长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始全面拆除养殖网箱。7个乡镇、23个单位、500多名干部、5000多名群众齐心奋战600多个日夜,累计清理网箱143万平方米、工作用房865个、渔船504艘,终还一江清水。实施长江 十年禁渔 的三年来,清江流域长阳水域全面退捕禁捕,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建立渔政智能监控平台,在库区重点水域设置高清摄像头20个,实现了清江流域监控网络全覆盖,建立了渔政110出警机制,达到智能预警、及时出警、精准打击效果。与下游宜都市签订了区域协作协议,形成长期联合禁捕退捕执法新局面。为了让库区渔民能够继续安居乐业,在坚决取缔网箱、退渔禁捕的同时,还积极以新理念指引渔民转型和产业升级,帮助渔民转产上岸,生态鲟鱼产业转型发展有声有色。

精准治污,为清江 疗伤 。集中整治全县232个入河排污口,编制清江入河排污口 一口一策 整治方案,建立清江(长阳段)入河排污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入河排污口整治验收销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及销号工作,现已全部完成整治及县级初验,已有53个通过市级验收,达到市级整改序时进度。统筹打好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非法码头整治、岸线资源清理三大专项战役,积极推进港口船舶新能源改造和船舶结构调整。完成12处已取缔的非法码头岸线生态复绿2400米,治理隔河岩客运码头绿化景观改造4700平方米。建成运行清江首个船舶污染物回收转运码头,实现隔河岩库区所有船舶污染物流动收集统一处理,全过程电子联单监管,已累计转运污水2000余吨,接收油污水400余公斤。长阳港区隔河岩库区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项目建设已正式启动,谋划新能源船舶试点、美丽乡村渡口建设,保障清江水域环境安全,推进绿色航运发展。

以法之名,为清江 护航 。为更好保护清江,2015年,经长阳自治县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并作出决定,将每年9月12日设立为 清江保护日 ,该决定一出,每年全县都通过多种形式集中开展 同饮清江水,共护母亲河 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县人民保护清江。2019年,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0年1月1日正式施行,至此,有了专门保护清江的法律来源,条例不仅从工业、农业、船舶、旅游等各方面对清江流域水环境的污染防治作出了规定,还对清江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出了要求。2023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经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对沿岸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同时,还积极探索跨流域协同机制,长阳五峰签订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协议,与巴东建立跨界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共护清江沿线绿水青山。

生态修复,为清江 补妆 。长阳立志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清江流域综合治理标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谋划EOD项目,总投资超28亿元的长阳清江流域综合治理及产业发展(EOD)项目已纳入市级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项目库。争取中央省市生态环境奖补资金,开展马磨河、响石河、沿头溪、干沟河、丹水河等小流域水污染治理,对清江流域晓麻溪、放牛坪石煤矿历史遗留废渣、下游底泥及矿洞酸性废水污染开展综合治理。为保证足额泄放生态流量,拆除崩尖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金竹墩水电站、竹园坪水电站。2023年来,在清江白甲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投放白甲鱼等各类鱼苗59万尾,通过增殖放流持续开展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随着清江水质质量的不断改善,清江隔河岩坝上国控断面水质年度综合评价已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清江荣获全国 最美家乡河 、湖北省 美丽河湖 等称号。林麝再现,白甲畅游,白鹭翩飞,两岸青山如黛,山间江水如蓝,天空白云悠悠,这是长阳人保护清江成效的缩影,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展现。(陈晓晓 袁玉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