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11:54
“咱们的非遗传承人商标已经注册好了,接下来要调整思路,好好规划,争取带动更多乡亲加入利来w66挂面厂”“咱们不要追求数量,要小而美,守住传统手艺”……3月2日,在山阳县中村镇土桥村村民李正青家,她正和家人围坐一起商讨挂面厂未来发展问题。
作为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阳手工挂面”代表性传承人,20多年来,李正青始终坚守匠心精神,坚持诚实经营,严把产品质量,积极创新传统技艺,用一把把挂面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从外行到能手的“蝶变”
中村镇制作挂面的历史悠久,空心挂面更是远近闻名,土桥村也有家家户户制作手工挂面的传统。
1993年,李正青作为一名外县姑娘嫁到土桥村。看着大家将一袋袋面粉经过十几道工序后变成一把把细细的挂面后,这激发了李正青的好奇心。在公公的鼓励下,李正青开始学习挂面的制作技艺。
“原以为会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虽遭遇多次失败,李正青却始终没有放弃,通过虚心向村里的挂面“老把式”请教学习、不断摸索实践,慢慢掌握了手工挂面制作的全部技艺。
“揉面是个体力活,要把拌好的面反复揉压,盘条和搓条更考验技巧,因为要赶在太阳出来时把面挂到面架上晾晒,挂面上杆绕条多是从凌晨3点开始,要给每一道工序留足时间让面发酵。”聊起挂面制作,李正青的眼里满是热爱。
一架挂面从和面开始,需要经过揉面、盘条、上杆、分扦、拉长等十几道工序。经过不断尝试,李正青的手艺得到了越来越多村民的认可,每年腊月,时不时有村民来请她帮忙制作挂面,她从未收过一分钱,“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公公也经常帮助大家制作挂面,从来没有收过钱,我更不能收。”
联农带农共同发展
因为家里有砖瓦厂需要打理,李正青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亲手制作挂面。2012年,砖瓦厂面临经营危机,经过深思熟虑后,李正青向家人提出了把砖瓦厂改建成挂面厂的想法。
在土桥村,几乎家家都会制作挂面,但始终没有形成规模。“既然市场有需求,为何就不能把大家凝聚起来形成自己的品牌,把老手艺发扬光大呢!”2012年,李正青的女儿喻琰从厦门返回家乡创业,并创办商洛市赢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由李正青担任公司董事长。在企业创办之初,李正青就和女儿达成一个共识,“除了聘请老匠人外,还要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到公司务工。”
2014年6月,李正青和女儿共同发起成立了手工挂面合作社,把村上制作挂面的散户全部纳入合作社,生产的挂面统一由合作社进行包装销售,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收益。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社员200余人。
在李正青带领下,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标准体系,对每一道流程都提出了严格规定,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了让更多人掌握手工挂面的生产技术,李正青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对务工群众进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200多人。此外,她还把企业的生产标准、研发的新产品向加工散户推广,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发展挂面产业增收致富。
为了破解手工挂面的季节性生产瓶颈,李正青组织老匠人反复试验,利用现代温控技术,攻克了“空心手工挂面反季节生产创新技术”,并获得商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手工挂面一年四季皆可生产的夙愿。此外,李正青还创新提出“挂面+”思路,把蔬菜瓜果药菌等融入手工挂面制作中,研发出菠菜面、火焰面、葛根面、苦荞面等十多个挂面新品种,受到市场青睐。
“非遗”技艺传承之路
为传承“非遗”技艺,2013年,李正青筹资建设了中村镇手工挂面非遗传承基地。“制作手工挂面是个苦力活,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干,现在厂里的工人大部分都是爷爷辈的人。”虽然生意做得红火,但“非遗”技艺如何传承下去一直是李正青忧心的事。
2023年,李正青创建的手工挂面非遗传承基地被授予“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这让她看到了更多希望。
“镇上对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很重视,也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作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更要积极发挥作用,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为了扩大中村手工挂面的影响力,李正青和女儿喻琰积极参加各种展销会和洽谈会,把挂面制作过程拍成短视频在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受到广大网友关注。
“挂面不调盐,有言可在先”“和面面,要用心,盐和水,得调匀”……最近一段时间,李正青邀请部分老匠人和文化学者,围绕中村挂面的历史创作了许多朗朗上口的歌谣,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更多青少年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把“非遗”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做挂面要空心,但做人要实心。”李正青坚持用公公的话教育子女。“我会坚持把制作空心挂面的这项老技艺传承下去,将做人的道理传给下一代。”看着院子里吐着新绿的樱桃树,李正青对未来充满了希望。